close
太虛境在有無間
——豐子愷《紅樓雜詠》漫談
作者: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
1970年,豐子愷創作了組詩《紅樓雜詠》,包括三首《調笑轉踏》及三十一首七言絕句,分詠紅樓人物,反映出豐氏對《紅樓夢》一書的理解。三首《調笑轉踏》依序吟詠寶玉、黛玉、寶釵三位主角,而其餘三十一首絕句則分別吟詠一位人物。三十四首詩作中,除七絕其三十一標有「石獅」字樣,其餘各首皆無題目,然熟悉《紅樓》者並不難猜出所詠何人。
溫柔鄉裡獻殷勤,唇上胭脂醉殺人。
怕見荼緹花事了,芳年十九謝紅塵。
前塵影事知多少,應有深情忘不了。
青春少婦守紅房,慫望王孫憐芳草。
芳草,王孫杳。應有深情忘不了。
怡紅院裡春光好,花容月貌。
青峰埂下關山道,歸去來兮趁早。
所謂“溫柔鄉裡獻殷勤”,即寶玉在大觀園中與一眾姊妹共同生活之狀。“唇上胭脂醉殺人”,指寶玉“愛紅”的毛病。但寶玉對這些姊妹,大抵都是發自內心的愛惜與尊重,所謂「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一想就硬 保羅v8 印度卡其丸 印度學名藥 cenforce 威而鋼 viagra 德國必邦 MUST STATE 德國愛神 centos 德國黑螞蟻生精片 日本藤素 Japan Tengsu 果凍威而鋼 kamagra oral jelly 樂威壯 levitra 汗馬糖 hamer candy 犀利士 cialis 美國黑金 USA Black Gold 必利吉 EXtra Super p force 雙效威而鋼 super kamagra 韓國霸龍參 韓國奇力片 奇力片 KELLETT FILMS
人」也。而大觀園只是一座暫時坐落在人間的“太虛幻境”,姊妹們最終風流雲散、大觀園歸於冷落寂寥是必然之事。寶玉十九歲時出家,固為悟道之舉;而其悟道的契機,正因姐妹星散,尤其是黛玉的殞逝。故此,即使家族安排他迎娶了寶釵,他也依然置之不理,一心出家。而篇末「青峰埂下關山道,歸去來兮趁早」兩句,正呼應著末回賈政之語:「我心裡便有些詔異,只道寶玉果真有造化,高僧仙道來護佑他的。豈知寶玉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寶玉毅然出家,不耽戀嬌妻美妾,從人物摹畫來說,益能證成冷子興所斷言「色鬼無疑」之謬。進一步說,這也點出了豐子愷是如何認知《紅樓夢》一書之主旨的:豐氏受業於弘一法師,精熟佛法,對於這層「緣起性空」之理有深刻領悟,故而強調寶玉「歷劫」之重要性,足見其不周容於時人的治學精神。
至於吟詠黛玉與寶釵後的兩首《調笑轉踏》,則可視為其一的延伸與補充:
工愁善病一情癡,欲說還休欲語遲。
絕代佳人憐命薄,千秋爭葬花詩。
花謝花飛春欲暮,燕燕鶯鶯留不住。
瀟湘館外雨絲絲,不見綠窗謝鸚鵡。
鸚鵡,向誰訴。燕燕鶯鶯留不住。
如花美眷歸黃土,似水流年空度。
紅樓夢斷無尋處,長憶雙眉頻鎖。
芬芳人似冷香丸,舉止端詳氣宇寬。
恩愛夫妻冬不到,枉教金玉配姻緣。
懷胎十月弄璋時,只恐口中也銜玉。
銜玉,因緣惡。空房獨抱孤衾宿。
紅樓夢斷應難續,淚與燈花同落。
小園芳草經年綠,靜鎖一庭寂寞。
無論是嗔嘆黛玉之“如花美眷歸黃土,似水流年空度”,還是感慨寶釵之“恩愛夫妻冬不到,枉教金玉配姻緣”,皆可蔽之以“燕燕鶯鶯留不住」一語,與其一之「荼晝花事了」相呼應。且眾生平等,黛玉、寶釵何嘗不是暫寄凡塵歷劫,最終歸宿仍在太虛幻境?自俞平伯首倡導後,紅學界向有「釷黛合一」之論。查脂硯齋於四十二回批語道:「釷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後寶釵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復觀紅樓夢判詞、《十二曲》之《終身誤》《枉凝眉》亦復如是。尤其是《終身誤》中「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兩句,足見原作者對於寶釵乃是與黛玉等量齊觀,並無貶責之意。參《調笑轉踏》其三,謂寶釵「舉止端詳氣宇寬」等語,終無惡詞。蓋豐氏亦受「釷黛合一論」之影響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