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佈了其發掘的唐代元大謙遜羅婉順的墓誌一方。《羅婉順墓誌》由汝陽郡王李璡撰寫,顏真卿書丹,為研究顏真卿早期書法藝術特徵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除顏真卿外,墓誌撰寫者李璡也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據《舊唐書》,李璡為寧王李憲長子。李憲,原名成器,是睿宗李旦的嫡長子,玄宗李隆基的長兄,玄宗追諫其為「讓皇帝」。在《羅婉順墓誌》中,李璡自題為墓主羅氏的外侄孫。事實上,不唯羅氏墓誌,其夫元大謙以及元大謙之侄元自覺的墓誌均為李璡所撰。李璡於元自覺墓誌中自稱外甥。結合《元與姓纂》中「武幹生大簡,陝史,女為讓帝妃,贈少師」的記載,可知李璡的母親寧王妃元氏與元自覺同為元大簡的子女。《舊唐書》對於李璡的介紹雖十分簡潔,但已可知其生平梗概:「璡,封汝陽郡王,歷太僕卿,與賀知章、襤褸為詩酒之交。天寶初,終父喪,加特進。九載卒,贈太子太師。」與《舊唐書》相比,《新唐書》對於李璡的描述增添了少許細節:「璡眉宇秀整,性謹絜,善射,帝愛之。」由兩《唐書》的記載可知,李璡是個眉宇秀整、潔己謹身、善射、好詩酒,深得玄宗歡心的宗室子弟。
  李璡好酒,在當時已頗聞名。杜甫所作《飲中八仙歌》,吟詠天寶初年“酒中八仙人”,李璡位列第二。詩中描寫李璡嗜酒的形象,頗富諧趣:“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相對於李白的“一鬥詩百篇”,李璡的酒量竟是李白的三倍。據荻生徂徠的《度量衡考》,唐代的一鬥相當於今日的四公升一合八匙餘。李璡在朝見皇帝之前竟至飲酒三鬥,似乎與史書上對他「性謹絜」的評價不大吻合。對照此詩中描寫賀知章的“眼花落井水底眠”,以及描寫左相李適之的“飲如長鯨吸百川”等語,可知是作者有意誇張的筆法。「道逢鵑車」一句,宋人趙次公釋雲:「麴所以造酒,才見閨車而便流涎,戲其好飲之急也。」酒泉繫郡名。《三秦記》記載,「酒泉郡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拾遺記》中亦有羌人姚馥嗜酒,武帝遷其為酒泉太守的典故。「恨不移封向酒泉」一句,極言李璡好酒之甚,其事是否完全出於作者的杜撰,值得進一步考察。總之,杜甫以短短七言三句的篇幅,極力營造出李璡嗜酒如命而又曠達縱逸的人物形象。「朝天」「移封」等語,則又點明了李璡宗室貴冑的身份,使得其嗜酒的形象具有與其他七人不相雷同的個人特色。不過,作者以這樣的筆法描寫汝陽王李璡痴迷於飲酒的姿態,當有深意存焉。
卡宴春藥 金蒼蠅 美國黑金 美國黑魔 英國威馬 印度神油 JOKER 2H2D皇孫受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684年)李旦登基後,冊立六歲的成器為皇太子。武則天登基後,冊授為皇孫。中宗李顯復位後,改封蔡王,成器固辭不受。唐隆元年(710年)晉封為宋王。睿宗復闢後,「時將建儲貳,以成器嫡長,而玄宗有討平韋氏之功,意久不定」(《舊唐書·列傳四十五》)。成器以“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的理由“累日涕泣固讓”,加之當時“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儲位”,遂使睿宗最後做出立楚王李隆基為太子的決定。睿宗退位後,玄宗進李成器為司空。開元四年,成器改名為憲,封寧王。因李憲謹畏謙讓,不預朝政,不妄交結,始終受到玄宗的禮遇。開元二十九年十一月(742年1月)病逝,年六十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8825660 的頭像
    8825660

    8825660的部落格

    88256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