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內史」向「外史」拓展
學科建設永無止境,需要不斷拓展、深化。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具有嚴密體系的科學理論,包含的領域極其廣泛,哲學史雖然是其中相當重要的領域,但如果畫地為牢、自我封閉,不僅妨礙其研究水準的進一步提升,還會割裂或破壞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完整性。所以,作為相對獨立學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必須探索向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史」拓展的途徑和方式,即溝通、促進「內史」與「外史」之間的關聯和融通。莊福齡對此有著自覺而深刻的認知。
在集體編寫八卷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時,莊福齡就前瞻性地註意到學科未來發展的這一趨勢,開始做出嘗試。八卷本問世後,他幾乎把思考和研究重點都轉移到「馬克思主義史」的建構上。如果說在以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體系奠基和八卷本編寫時期,他與黃枬森、林利是「三駕馬車」合作發力,作為共同主編帶動全局前行;那麼,這之後由於黃枬森轉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人學、文化問題等領域的研究,林利因年事已高、身體欠佳無法展開學術組織和科研工作,莊福齡就獨立承擔了多種重要著述的主編工作,借助向「馬克思主義史」的拓展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推進到新的層次,其重要成果主要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史》和《簡明馬克思主義史》中。
美國保羅v8其執筆撰寫的「導言」中,他強調僅僅把馬克思主義歸結為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無法概括其所包含的其他豐富的學科領域和系統的理論體系,這樣,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拓展到「馬克思主義史」、從整體研究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史就成為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必然選擇。他進一步指出,馬克思主義史有別於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的歷史,它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政治經濟學史、科學社會主義史等各個組成部分的簡單拼湊與機械組合,而是一個在相對區分基礎上進一步關聯和融合的過程,要從整體上掌握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內涵和複雜變遷機制。
基於上述考量,《馬克思主義史》在把握和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綜合性、整體性方面下了比較大的功夫,並作出了有益探索。從書中所反映的內容來看,它幾乎包括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全部內容(包括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以及政治學、美學、倫理學等),而不是它的某個面向的內容;從時限角度來看,它涉及從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一直到當代的全過程;從研究視角看,它不僅全面地觸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歷史,同時又把研究的視角延伸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中的經驗和命運,總結了其中的經驗教訓。該書無論對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基本觀點和思想的闡釋,還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其思想的梳理,乃至對20世紀各種與馬克思主義相關聯的思潮和派別包括反馬克思主義的主張的評價,都盡可能做到客觀、準確和公平。誠如有學者所評論的:“與國外同類著作相比,它是一部篇幅巨大、內容系統、史料豐富的大型理論專著。”
在四卷本《馬克思主義史》基礎上,莊福齡又主編了一卷《簡明馬克思主義史》,於1999年出版,之後更多次再版。本書在保持四卷本特色和深度的基礎上,試圖站在今天的高度來審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以“奠基篇”“開拓篇”“發展篇”“創新篇”的結構,簡明扼要地闡述了1842—1997年馬克思主義產生、發展的歷史,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基本原理、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其中“歷史發展的必然成果”“歷史轉折的理論分歧”“捍衛真理的列寧主義」「實踐呼喚的理論飛躍」「東歐的改革與劇變」等章節設計與具體論述,別開生面。
當然,必須指出,向整體性的「馬克思主義史」的拓展,並不能完全取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深化,為此,莊福齡在八卷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基礎上,開闢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史」方向,並對「毛澤東哲學思想史」進行了縱深探究。
早在八卷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尚未出齊之前,1988年6月,由莊福齡主編的45萬餘字《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史》就出版了。他把五四運動以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同實踐相結合以及在理論上發展的歷史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來研究。在他所寫的「緒論」中,就這一領域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條件和特徵作出了具體闡釋。該書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放在廣闊的社會實踐、群眾的革命鬥爭、思想理論問題的論爭中去考察,注重同當時眾多哲學流派的比較,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梳理,從政治上、哲學上、思想文化上的鬥爭中加以分析偉哥藥吧 威而剛 犀利士 必利勁 必利吉 樂威壯西地那非 他達拉非 伐地那非 阿瓦那非 達泊西汀威而剛 美國黑金 日本藤素 保羅v8 P-Force Fort Silditop Femalegra Vimax增大丸
美國保羅v8。因此,該書不是單純的歷史紀年和史實的陳述與羅列,而是藉助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已有範式和成果進行的「國別史」探索和嘗試。
三冊《毛澤東哲學思想史》則是莊福齡及其學術團隊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另一部厚重成果,於1990年出版。毛澤東哲學思想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發展出來的。該書以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脈絡為核心,深入系統論述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本理論特徵、毛澤東哲學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以及毛澤東哲學思想科學體系的形成、豐富和發展,並結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探討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重要性。目前,有關毛澤東同志的著作、傳記、回憶錄及其研究成果可以說汗牛充棟,然而,在這些斑斕的研究圖景中,《毛澤東哲學思想史》仍以其明晰的歷史線索、嚴謹的論證邏輯和深入的理論分析獨樹一格。
這樣,由「內史」向「外史」的拓展,再加上「內史」本身的深化,莊福齡及其同行和團隊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推進到了新的層次和高度。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