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由於秦漢將簡牘作為主要書寫載體,可視作「簡牘時代」。這一界定對社會生活史研究有何種意義與啟示?
孫聞博:書於竹簡,可上溯至殷商,並持續至西元4世紀,前後近2000年。這使得簡牘作為記錄載具的時間幾乎與紙張相近。「簡牘時代」概念的提出,有益於對古人社會生活建立更整體性認知。從文化而言,經史子集中最具分量的經典作品多在這時代誕生及編定。從制度而言,依托文書的官僚政治體制在這時代出現及完善。而秦漢統治重心較後代相對偏下,與簡牘不及紙張輕便有一定關係。不過,地方社會也由此呈現官民聯繫較多,民眾對文字、文書多有接觸的情形。
符奎:《尚書‧多士》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秦漢時期,甲金文字已不常見,簡犛成為主要的書寫載體,至魏晉逐漸被紙張取代。故此,稱秦漢為“簡牘時代”,是準確的、恰當的。「簡牘時代」這個概念,也形像地反映出書寫載體的變化及訊息傳播的效率對日常統治方式與社會秩序產生的深刻影響。秦漢時期,權力集中於中央,在此基礎上建構的官僚制度及機構需要依靠文書處理政務,因此郵驛機構遍布全國。依賴這些機構,地方官府及社會完成複雜的日常事務,如力役的調配與物資的供應等。基層社會訊息的上傳,也是透過春藥 催情 迷姦藥 春藥商會 春藥效果 春藥成分 春藥用法 日本淑女剋星精華素 女偉哥 失憶水 FM2 日本性奮劑
文書及郵驛機構。紙張作為文書書寫載體後,日常政務運作效率提高,促進了政務中心上移,地方行政制度及官制也隨之改變。
郭偉濤:甲骨、青銅器、簡牘、紙張等作為不同的書寫載體,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勢必在某些方面產生重要影響。就簡牘來說,作為書寫載體,對古代書籍形製就產生了重要影響。例如篇、卷的內涵和運用,篇是就內容的完整性來說的,卷是就簡牘編聯的數量和卷冊體積而言的,畢竟簡犛笨重,一份卷冊不能無限制地增加簡牘編聯的數量。有時一篇內容分做好幾卷,有時一卷竹簡容納好幾篇內容。篇、卷在歷史早期並不能等同,前者講的是文字內容,後者講的是物質載體。明白這一點,再來看漢代法律的分篇可能有不同的認知。例如胡家草場漢簡律典第二卷自題旁律甲,第三卷自題旁律乙,甲、乙之分可能就是單純因數量太多、一卷容納不完而做的調整,並不具備內容分類的功能。令典中的令甲、令乙、令丙、令丁等,不排除也是如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