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年學者論壇】
作者:徐儷成(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
在傳統脈絡中,「才子」一般用於稱讚富有文學才華之人,又為文學批評家所常用,已成為中國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範疇。在多數情況下,「才子」之「才」均作「文才」理解,魯迅將明代人情小說分出「才子佳人」一類,並指出其中「所謂才者,惟在能詩」(《中國小說史略》),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漢代,人物品鑑中多見「才子」的稱呼,其意義基本上與《左傳》相同,如《後漢書·荀淑傳》載東漢末年苑康「以為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陽裡”,其中“才子”即語出《左傳》,指荀氏家族中有突出品德與政才的子弟。
才子。”賈誼出身甚微,家世無聞,不符合“世家子弟”的條件,此處將賈誼稱為“才子”,顯然與《左傳》中的意思有所區別。那麼潘岳稱賈誼為「才子」究竟何意?《西徵賦》原文將賈誼與「終童山東之英妙」並稱,「終童」出自《漢書·終軍傳》「(終)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是針對終軍之年少而言,正與《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所載賈誼為博士時“年二十餘,最為少”形成呼應。東漢文章常將終軍、賈誼並稱,喻指少年英才,如曹植《求自試表》中“昔賈誼弱冠求試屬國……終軍以妙年使越”,即將終、賈並舉,強調年輕有為。《晉書·潘岳傳》載:「岳少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奇童,謂終、賈之儔也。」可見潘岳自己也曾因年少有才被比作終、賈,他對終、賈並稱背後的文化意義自然再熟悉不過。因此,《西徵賦》中的「才子」之「子」不再是《左傳》中的「苗裔」之義,而是與「英妙」相對,取「妙」與「子」共同含有的「幼小」義,重點在強調兩人年少成名。
《西徵賦》是潘岳的代表作,在梁代被收入《文選》,對六朝文壇影響不小。如《梁書·傅昭傳》中虞通之寫詩稱讚傅昭年輕有為,有「英妙擅山東,才子傾洛陽」之句,就用了《西徵賦》中的語典。不過,《西徵賦》中「才子」的用法並未完全脫離政才的範疇,更非偏指文才,真正使「才子」義涵轉向「文才」的關鍵,是《西徵賦》將「才子」與「賈誼」綁定的做法。在漢代,賈誼的形像以「賢臣」為主,除了揚雄曾強調其辭賦成就之外,人們主要關注他的學問和政治能力,如劉向認為賈誼「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漢書·賈誼傳贊》),曹丕也認為賈誼「持賢臣之器,管、晏之姿」(《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到了南朝以後,賈誼則越來越多地被當作知名文人來看待,他的「才」也越來越被指向文才。《文心雕龍·才略》說:“賈誼才穎,陵軼事飛兔,議愜而賦清,豈虛至哉”,任昉《齊司空曲江公行狀》誇贊蕭遙欣“藻斫贍逸,蔚為詞宗,延賈誼而升堂,攜相如而入室”,提到賈誼時,均將他當作西漢辭賦之士的代表人物,強調其“文才”。
在這樣的語境下,用以形容賈誼的“才子”之“才”,也開始指向“文才”。《梁書·劉孺傳》載劉孺侍宴梁武帝,因酒醉賦詩未成,武帝贈詩曰:「張率東南美,劉孺洛陽一想就硬 保羅v8 印度卡其丸 印度學名藥 cenforce 威而鋼 viagra 德國必邦 MUST STATE 德國愛神 centos 德國黑螞蟻生精片 日本藤素 Japan Tengsu 果凍威而鋼 kamagra oral jelly 樂威壯 levitra 汗馬糖 hamer candy 犀利士 cialis 美國黑金 USA Black Gold 必利吉 EXtra Super p force 雙效威而鋼 super kamagra 韓國霸龍參 韓國奇力片 奇力片 KELLETT FILMS
才。攬筆便應就,何事久遲回?」梁武帝以「洛陽才」評價劉孺的詩才,顯然是用了「賈生洛陽之才子」的典故。又如蕭子顯《自序》說自己在梁武帝重九宴會上賦詩,「詩既成,又降帝旨曰:『可謂才子。』餘退謂人曰:『…遂方賈誼何如哉?未易當也。'”(《梁書·蕭子顯傳》)梁武帝在閱讀蕭子顯詩作後將之譽為“才子”,蕭子顯立刻理解到這是將自己比作擅長文學的賈誼,而不是以道德政治見見的“八元八愷”,尤其顯示出“才子”之“才”由政才向文才的轉變,在梁朝已經深入人心。鍾嶸《詩品序》稱入選《詩品》者“便稱才子”,亦將“才子”定位為詩才優秀者,這些均與晉朝之前文獻中對“才子”的用法完全不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