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報載李玟於今年2月揭露長期均只使用右腳完成各項高難度舞蹈動作。然而,她表示,身體狀態越來越差,只有在跳舞中才不會感到疼痛,希望歌迷繼續支持她,她會早日回歸。不幸是,歌迷等不到李玟再次克服身體病痛為大家帶來美好表演。李玟的離世提醒我們,嚴重肢體障礙失能者的身心健康問題。

長期疼痛易衍生災難化想法

疼痛感不僅是生理反應,更是一個主觀感受(或情緒)。長期疼痛下,患者易衍生疼痛災難化的想法(pain catastrophizing),例如:「為何是我,不是別人?」「疼痛是否永遠不會被消失?」…這些想法易促使患者大腦過度關注(或感覺)身體不適,如此持續惡性循環。

筆者整理各國研究發現,慢性疼痛者的大腦杏仁核(涉及人類焦慮反應)會比一般人小,右側則更為明顯。可是,較小杏仁核不代表比較不焦慮,反而可能是更敏感,如此才能維持基本生存需求。因此,慢性疼痛者的生活壓力普通高於一般人,生活品質與社會參與度也相對不佳。

除疼痛外,眼見自身障礙日漸威爾鋼viagra 樂威莊LEVIRA 犀利士 CIALIS   魔鬼撒旦 乖乖水 犀利士CIALIS 犀利士CIALIS 美國黑金 西班牙金蒼蠅 威爾柔 撿尸片德國必邦  必利勁  必利勁代購 法國綠騎士 日本2H&2D PJUR噴霧 英國KKPLUS嚴重,以致於失能程度增加,這會使患者產生自我認同的困擾,即現在的自己不是以前的自己。

綜合前述,李玟希望歌迷繼續支持自己,她要更努力回報大家,這樣談話內容不啻反映出,如果無法回歸以前狀態,等於她就不是她,也加深走上絕路可能。

如何減少肢體失能者的疼痛感與自我認同問題是重要議題。疼痛管理不僅需要藥物止痛,更需要「大腦的心理介入」。一方面讓患者瞭解疼痛相關情緒反應對大腦的影響,另一方面透過大腦的減痛機制(Pain descending pathways)進行治療。

更需要大腦的心理介入治療

目前有實證文獻支持的方式有認知行為取向(如:認知再評估與正念覺察技巧)與生理回饋。情緒危機的高風險期過去時,如何重建患者大腦的自我認同,是臨床神經心理學家的重要任務,即脫離自殺可能,邁向新的可能人生。這不僅是患者自身議題,更是涉及遭週家人與朋友,也有賴社會系統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8825660 的頭像
    8825660

    8825660的部落格

    88256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