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發布消息稱,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完全自給自足。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一連串好消息背後,是關於種業發展與糧食安全的戰略考量、科研追求。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等。怎樣進行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我們邀請專家解讀分析,並請兩位科學研究工作者分享他們為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而努力的故事。
本集嘉賓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馬淑萍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教授賴錦盛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
1.優良品種推廣率逾96%,實現“中國糧用中國種”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種業的發展歷程。
馬淑萍:中國種業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四自一輔」階段(1949~1978年),農業生產用種依靠農民群眾自繁、自選、自留、自用,輔以政府必要的調劑;二是「四化一供」階段(1979~1999年),即品種佈局區域化、種子生產專業化、種子加工機械化、種子品質標準化和以縣為單位統一供種;三是種子產業化階段(2000~2010年),以實施「種子工程」為標誌,將種業的各個環節連接起來,實現了由種子到種業的轉變;四是種業現代化階段,以2011年4月《國務院關於加速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發佈為標誌,首次明確了種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開啟了現代種業發展的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構起支撐種業發展的「四樑八柱」。
種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種質資源研究有進展,深度鑑定了一批適應機械化收穫的籽粒玉米、抗旱玉米、氮高效利用玉米,優質水稻、抗赤黴病小麥、高蛋白大豆等種質資源;品種創新成果多,“十三五」時期審定了五種主要農作物品種1.6萬多個,登記了29種非主要農作物品種2.1萬個;技術創新有突破,例如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無融合生殖技術特性成功引入雜交水稻,從而實現雜合基因型的固定。
種子企業不斷壯大。至2019年底,全國持證種子企業6300多家,比2011年減少22%,資產過億元的種子企業350多家日本藤素評價 日本藤素吃法 japan tengsu副作用 日本藤素官網 必利勁屈臣氏 日本騰素有效嗎 藤素是什麼 西班牙金蒼蠅迷情液效果 德國必邦評價 德國必邦有效嗎 日本藤素哪裡買 日本藤素藥局有賣嗎 japan tengsu評價 德國必邦效果 美國黑金評價
,比2012年增加180多家,上市種子企業72家,市值近1000億元;種子企業品種審定數、新品種權申請量自2015年起均超過科研教學單位,逐步成為品種創新主體;前50強企業市場佔有率達35%,比2011年提高5個百分點;目前,全球種業前10強中,中國種企佔有兩席,分別是隆平高科、先正達集團。
自主智慧財產權品種保障有力。目前,我國農作物品種,尤其是糧食作物品種完全能自行解決。稻米、小麥、大豆、油菜、花生、棉花品種擁有100%自主智慧財產權,基本能滿足種植業生產需求。其中稻米、小麥的品種水準國際領先。玉米自主選育品種種植面積約90%,蔬菜品種自給率87%。優良品種推廣率超過96%,基本上實現了「中國糧用中國種」。
孔祥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種業法規逐步完善。《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於2013年3月1日起施行,全國人大於2015年11月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並於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一批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相繼問世,對現代種業發展起了重要支撐作用。
賴錦盛:當然,我國種業仍有短板,例如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對科技創新投入積極性不高、企業的整體技術水準與國際種業集團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偏低,基礎研究與育種應用銜接不緊密,難以滿足未來種業發展需求;缺乏突破性重大品種的培育與推廣,對種子市場的佔有率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種業綜合國際競爭力弱,亟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種子企業。
2.不再“卡脖子”,才能打贏“翻身仗”
記者: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強種子庫建設,進行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這有何重大意義?從世界種業強國的情況看,打好種業翻身仗,我們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馬淑萍:糧食安全是關乎14億人吃飯的大事,種業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加強種子庫建設,豐富物種資源,攻克「卡脖子」技術,才能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談得上打贏種業翻身仗。打贏翻身仗,首要的就是加快補短板。至少應在以下方面著力:
加強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與利用。按計畫完成全國第三次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做到「應收盡收、應保盡保」;盡快加入《糧食及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有序有效地引進種質資源;依托優勢科研院所及種子企業,建構種原鑑定評估與基因挖掘平台;推動種資源登記交流共享。
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全國優勢科研力量聯合攻關,培育突破性新品種;建立和完善品種資源、技術成果有條件共享和權益按比例分配的開發利用機制;積極引進種質資源、核心技術、高端人才。
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推動企業合併重組;鼓勵並支持有條件的種子企業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依照市場化、產業化育種模式進行品種研發;推出激勵政策,支持育種人才、資源、成果向種子企業流動,使企業逐步成為種業創新主體;支持創新種子企業享有科技企業稅收優惠及研發後補助等政策。
優化種業發展環境。盡快修訂《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引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UPOV91)文本內容,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保護原始創新;加強市場監管,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日本藤素評價 日本藤素吃法 japan tengsu副作用 日本藤素官網 必利勁屈臣氏 日本騰素有效嗎 藤素是什麼 西班牙金蒼蠅迷情液效果 德國必邦評價 德國必邦有效嗎 日本藤素哪裡買 日本藤素藥局有賣嗎 japan tengsu評價 德國必邦效果 美國黑金評價
賴錦盛:加強種子庫建置、進行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打一場漂亮的種業翻身仗,要積極倡導中國種業走出去,從國家層級制定平台性政策,為種業走出去保駕護航;要優化種業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做好種業高新技術及高端人才儲備,完善種業政策監理體系,保護創新主體權益,激發科研人員的科技創新動力及向種企流動的意願;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維護公平的種業市場秩序,培育一批創新大型種業集團,提升國際競爭力。
孔祥智:在今日加速建構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立足國內保障國家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用種安全的要求更為迫切,對培育高產量高效、綠色優質、節水節飼、宜機專用優良新品種的要求更高。
國外跨國企業的育種研發,多採取大規模團隊協作、專業化分工方式。而我國育種資源主要集中在農業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由於掌握的種原有限、課題組人力有限,品種組合較少。此外,我國育種人才、種質資源等科技要素向種子企業流動機制不暢,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研發體制尚未形成,極大限制了我國育種研發資源要素活力的發揮,阻礙了種業整體水平的提升。這些都是應該切實突破的瓶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