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並系統闡述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對我們深刻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文從考古學視角,對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略為詮釋。
連續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連續性也就是綿延不斷,這是中華文明有別於世界其他古老文明最突出的特徵。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以及瑪雅文明、印加文明,雖然都盛極一時,但這些古老文明最終都沒能擺脫湮滅的命運。唯有中華文明不斷延綿,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直至今日仍欣欣向榮。
縱觀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雖然發展的過程歷經坎坷,雖然王朝的更迭頻繁,雖然開創各個王朝的民族主體有所不同,但是她們最終都融入了以漢民族、漢文化為主體的大熔爐之中,成為中華文明連續發展的環節與組成要素。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的歷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基因和獨特的民族精神,一直成為維持中華文明連續性的重要內生動力和強必利吉臺南 必利吉臺灣 必利吉臺中 必利吉臺北 必利吉高雄 必利吉藥局必利吉 p force 藥 局 必利吉 p-force 必利吉假藥 必利吉價格 必利吉價錢 必利吉心得 必利吉購買 必利吉哪里買ptt 必利吉p-force藥局 必利吉評價 必利吉p-force 必利吉 使用 方法
大基石。
反映中華文明連續性最突出的文化符號非漢字莫屬。商代的甲骨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文字體系,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顯然經歷了漫長的文字起源、形成和早期發展的歷程。從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再到秦篆、漢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等,雖然書體不斷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一直延綿至今,不曾中斷。
表現中華文明連續性的不只是漢字,幾千年來延續至今的許多理念、習俗、制度之中無不蘊含著這種連續性。例如,「中」的觀念源遠流長。作為其表現形式的擇中建都、擇中立宮的城市規劃原則,建築的中軸線規劃理念,左右對稱、前後幾進院落的高等級建築格局,在被學術界認定為夏代後期都城的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佈局中已有明確體現,在距今5300年被學術界認為是河洛古國首都的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也已初見端倪。
仁德、忠義、崇禮、誠信,以及以民為本、以和為貴等價值觀,一直在中華民族的思想觀念中延續,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此外,在民間流傳的許多習俗,如除夕、春節全家團圓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正月十五鬧花燈,清明節為逝去的親人掃墓,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中秋節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重陽節登高為老人祈福等日用而不覺的風俗習慣,都起源很早,世代相傳,體現著中華文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連續性。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使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保持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秉持著深沉的文化基因,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始終堅持自身的文化傳統不迷失,不動搖,堅持走自己的道路,沿著自身的歷史軌跡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