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市趙橋鄉田間,一株株玉米「腰桿」粗壯,綠油油的葉片隨風起舞,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焦魁扒開一棒玉米查看,立刻笑容滿面:「瞧,一棒起碼700多粒,準又是個豐收年!”
吉林榆樹市保壽鎮紅旗村田野裡,稻浪滾滾,綠意盎然,民悅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徐禹慶說:“鴨兒肥,新米香,鴨稻共生,真是兩全其美!”
從南到北,各地農民即將迎來秋糧收穫時節。秋糧佔全年糧食產量的3/4,是實現全年糧食豐收的關鍵。目前,正是秋糧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秋糧生產情勢如何?面臨哪些考驗?如何確保顆粒歸倉?記者在部分糧食主產區進行了調查。
秋糧生產情勢如何?
秋糧面積增加500多萬畝,抗災搶插及時,秋糧豐收基礎牢
「玉米不到一個月就能收了,看長勢,畝產上1500斤沒問題。」山東安丘市景芝鎮逄家莊村,長興家庭農場負責人逄作棋底氣十足地說,今年雨水多,1100畝玉米前期苗情好,後期管得到位,平均畝產能比去年高200公斤。
「從全國看,今年糧食生產狀況總體不錯,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說,「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如果後期不發生大的災害,今年還將是個豐收年。”V
今年秋糧豐收的預測基於兩點:春藥 催情 迷姦藥 春藥商會 春藥效果 春藥成分 春藥用法 日本淑女剋星精華素 女偉哥 失憶水 FM2 日本性奮劑一是面積,全年秋糧播種面積12.84億畝,比上年增加了500多萬畝;二是長勢。「我國的秋糧產區主要在東北部、西北、黃淮海、西南、華南等地區,目前這些地區的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長勢整體正常,黑龍江、吉林、山東等秋糧大省的作物長勢都是這幾年中較好的。」潘文博說。
今年汛期,部分糧食主產省遭遇嚴重的洪澇災害,這些地方豐收有保障嗎?「因災後復原生產及時有效,目前這些地區秋糧長勢不錯。」潘文博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晚稻最大的特色就是抗災搶插增面積,各地及時組織搶排積水,排一塊、插一塊,8月中旬晚稻栽插基本結束,目前晚稻大部分處於分蘗期,長勢整體均衡,為奪取豐收打下了好基礎。
政策給力,雙季稻生產恢復動能明顯。今年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提高了秈稻最低收購價,整合40多億元中央財政資金,加大對雙季稻主產區的支持力道。全國早稻種植面積增加了450多萬畝,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動能。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晚稻種植面積增加400多萬畝,遏止了連續10年下滑的動能。
農諺講「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目前離秋糧豐收越來越近,這段時間是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災害多發易發期。潘文博說:「奪取秋糧豐收還要過秋旱、颱風、北方的早霜、南方的寒露風,以及病蟲害等關口,各地要立足抗災奪豐收,加強分類指導,全力以赴奪取秋糧的好收成。 」
怎樣確保顆粒歸倉?
統防統治“蟲口奪糧”,減少產後損失相當於建起無形良田
確保糧食豐收,要未雨綢繆、千方百計減少損失。
「晚稻分蘗期要少施氮肥,控制無效分蘗,要淺水灌溉、適度曬田,增強抗倒伏和抗病蟲害能力…」近日,在湖南省祁陽縣羊角塘鎮泉口村,20多位村民擠在“田間課堂”,認真記著晚稻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眼看就豐收了,最擔心鬧蟲子,老師講的技術容易學,這下懸著的心可以放下了。」村民張海洋說。
植保專家表示,今年我國秋糧作物重大病蟲春藥 催情 迷姦藥 春藥商會 春藥效果 春藥成分 春藥用法 日本淑女剋星精華素 女偉哥 失憶水 FM2 日本性奮劑害發生情勢不容樂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說,科學防控農作物病蟲害,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措施,今年在強化系統監測、及時預警的同時,加強區域聯防和統防統治,確保將秋糧作物重大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努力為糧食豐收贏得主動。
各地全力「蟲口奪糧」保豐收。湖南新建20個監測點,佈設高空監測防控燈110多台,目前全省重大病蟲害防治處置率在95%以上,防治效果明顯。安徽投入1.12萬個專業化組織進行統防統治,建立資訊化服務平台,進行統一調度。
減少糧食損失,科學收穫方式不斷跟上。
一場大雨剛過,黑龍江紅衛農場第四管理區種植戶張建設趕緊到稻田裡查看,看著挺立的稻稈、齊整的稻田,他才把心放到了肚子裡。
今年52歲的張建設,是種了30年水稻的“老把式”,他管理的稻田,畝產年年超過1100斤,“我把水稻池子邊邊角角都插上秧,就琢磨著怎麼能多打糧、打好糧。”
再有20天左右就可以收成了,張建設早就盤算好了「分段式」收成方法:9月末到10月初,趁著天氣晴好,採取割曬、拾禾的方式,收割20%的水稻,其餘80%的水稻採取直收作業。在最適宜的時間收穫,可避免水稻過於成熟,機車一碰就掉粒,又可有效避免不利天氣給收穫帶來的影響,“豐收的糧食得安全歸倉。”
「減少糧食產後損失浪費等於建造無形良田,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準的重要舉措。」國家糧食及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說,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狠抓糧食生產的同時,應大力減少糧食產後損失浪費。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晨陽建議,依作物成熟早晚,分區域、分品種適期進行收穫,還應透過提高機械性能、合理田間作業等方式,降低收穫時的產量損失,確保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