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和”,包含和諧、和平、和合、調和等多重內容,既是中國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價值標準,又是中國人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關係的手段與方法,進而演化成為中國人處理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關係的準則。
「和」的核心是和而不同。「和」意味著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不同面向、不同要素所構成的統一整體,意味著協調不同的人、事、物,使之達到和諧均衡。「和」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追求內在的和諧統一,而非表像上的相同和一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世界萬物萬事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如果萬物萬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和」與「同」體現了多樣性與統一性的辯證犀利士 犀利士藥局 犀利士價格 犀利士ptt 犀利士5mg 犀利士學名藥 犀利士副作用 犀利士藥效 犀利士購買 Cialis 犀利士官網
關係。「和」是保存差異和個性的對立和諧,「不同」之間求“和”,不是強求一致,而是要在承認多樣性、矛盾性的前提下找出統一性,找出事物之間和諧有益的相互關係,進而求同存異,真正達到「和」的境界。
中國「和」文化貫穿中國外交理論和實踐,成為中國外交的重要來源和寶貴財富。從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主張國際關係民主化,從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到建立和諧世界理念,都是對傳統「和」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和而不同的理念融入中國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中國獨立與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運用中國傳統「和」文化,善於將和而不同的理念注入中國的對外政策和策略中,向世界各國推廣中國傳統價值觀的世界意義,用「和」文化打造中國的國際形象。“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
重視倫理道德
中國傳統文化是倫理道德型文化,道德觀念、道德理想佔據重要地位,不但體現在個人的道德修養、行為規範上,而且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延伸到治國安邦和國家間關係中,成為判斷是非的最高標準。
春秋管仲將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推崇國家的倫理道德基礎。孔子和儒家重視仁、義、禮等道德價值。孔子認為「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則,「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也。」儒家認為,國家實行仁政,統治基礎才能穩固,只有仁政才能使天下人心悅誠服。「義」是道義,正義,儒家主張以義制利。《論語》提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要求人們“見利思義”“見得思義”,用道義去限制對利益的追求。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一者也。」「禮」是社會的規範、秩序和法度,對於個人、社會、犀利士 犀利士藥局 犀利士價格 犀利士ptt 犀利士5mg 犀利士學名藥 犀利士副作用 犀利士藥效 犀利士購買 Cialis 犀利士官網
國家都是不可缺少的。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荀子提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誠信也是備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規範。儒家認為,誠信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治國安邦之道。孔子提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人無信不立」等道德信條。漢代的董仲舒將“信”與仁、義、禮、智並列為倫理規範的“五常”,使“信”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基本道德規範之一。
中國傳統文化將個人的品德修養視為實現理想社會的基礎,對倫理道德的重視,將個人與家庭、社會的利益融為一體,極大增強了民族、國家的凝聚力和文化的延續性。在個人層面,傳統文化提供了一整套引導人們提升自我修養的方法,從而實現與他人、自然、世界的和諧相處。在國家層面,傳統文化將道義、公平、正義、文明等價值觀作為規範國家行為的標準,提倡「以德化人」的王道,反對「以力服人」的霸道。古代中國歷代王朝與鄰國的外交實踐,多是以仁義寬宏推行懷柔政策,兼收並蓄、謹慎戰避戰。新中國成立後,傳統倫理道德思想仍從深層影響中國的國際觀念與行為模式,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淵源。中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中,始終堅持以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判斷是非曲直的標準,絕不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塑造了中國在國際關係中重感情、講正義、守誠信的倫理道德形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親力親為開展元首外交,在一系列重要的演講和演講中將中國傳統道德倫理與當前國際關係發展結合起來,展現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深邃的哲學內涵。習近平主席指出:「人與人交往在於言而有信,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大國之間相處,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國與小國相處,要平等相犀利士 犀利士藥局 犀利士價格 犀利士ptt 犀利士5mg 犀利士學名藥 犀利士副作用 犀利士藥效 犀利士購買 Cialis 犀利士官網
待,實踐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於利。」上述闡釋極大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的了解,展現出中國領導人為人民謀福,為國家負責,為世界擔當的博大情懷,將正確義利觀確立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價值取向。同時,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經過現代性的發展,煥發出新的時代意義,符合當今國際社會追求公平、正義、平等、秩序的潮流,成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淵源。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延續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文化核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面對當今世界發展的困局和現代文明深層的精神危機,中國外交積極推動中國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在中國對外政策和對外關係中更充分地展現出來,從而為完善全球治理、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提供更多有益的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