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遊記》中,花果山是一個人間福地,裡頭的水果應有盡有,不分天南地北,也不分四時節氣。枇杷是花果山里的佳果之一,孫大聖還喜歡將枇杷當作早餐來吃。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驅逐回到花果山。後來,寶像國遇難,豬八戒無奈,前往花果山找孫悟空。

    豬八戒到了花果山,遊覽一番後先拍孫悟空的馬屁:“哥啊,好去處!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二人談笑多時,路旁有幾個小猴,捧著“紫巍巍的葡萄、香噴噴的梨棗、黃森森的枇杷、紅艷豔的楊梅”,跪在路旁叫道:“大聖爺爺,請進早膳。”

    枇杷酸甜可口,自然不隻猴子愛吃。枇杷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在《西遊記》故事發生的唐代,詩人柳宗元便曾說:“寒初榮橘柚,夏首薦枇杷。”此外,枇杷在唐朝還是一種貢果。《太平廣記》裡有個故事,說的是唐玄宗在盛夏想要雪花和枇杷龍眼等水果。當時有個精通法術的大臣叫明崇儼,他在一刻間,便從陰山取來雪花,從嶺南取來水果,一併送到皇帝面前,大帝食之,味道不錯,龍顏大悅。

    在古人眼裡,枇杷樹還是一種吉祥的植物,因為枇杷香甜美味,而且顏色討喜,古人將其視作財富的象徵,而且還常常在庭院之中種植枇杷樹。

    曾有一種說法:枇杷之所以叫作“枇杷”,是因為枇杷葉子和樂器琵琶相似而得名。“琵琶”最早叫“批把”。東漢學者劉熙在《釋名》中提到:“(琵琶)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像其鼓時,因以為名也。”意即琵琶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批,向後挑進稱做把,合稱“批把”,後來演變成“琵琶”。據說,“琵琶”在秦朝時就出現了,那時候的琵琶和現在琵琶不一樣,那時候的“琵琶”琴身為圓形,後來,大致是所有彈撥樂器犀利士 犀利士藥局 犀利士價格 犀利士ptt 犀利士5mg 犀利士學名藥 犀利士副作用 犀利士藥效 犀利士購買 Cialis 犀利士官網

 

古人都稱之為“琵琶”。

    而我國關於枇杷的記載,出現時間也非常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就修建了一座上林苑,並且在上林苑中移植過枇杷樹。後來,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提到:“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枇杷與柿子、山梨、厚朴並列,成為了上林苑中的一道風景。這麼說,枇杷與琵琶出現的時間相距不遠,而且早期的“琵琶”也不一定全是如今的模樣,所以說枇杷因為琵琶而得名,這個說法還是存疑的。

    作為我國原產的一種水果,枇杷栽種歷史非常悠久。《水滸傳》裡也提到過枇杷,晁蓋等人從王倫手上奪下樑山泊後,書中提了一嘴:“山南樹上自有時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棗、柿栗之類。”

    不過話說回來,枇杷和大部分的水果不同,很多水果都是春天開始生長,夏秋季節結果。而枇杷花期長,通常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春夏之際結果。加上枇杷雖然耐寒指數較強,但是喜歡陽光高溫,所以,枇杷大部分分佈在淮河以南的地區。而梁山泊在山東,冬季寒冷,枇杷花難免會受到凍害的威脅。因此,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梁山上的枇杷樹能否結果,還真得打個問號。

    不過我們可以推測一下:《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老師是江蘇興化人,在淮河以南。《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也是江蘇人,而且長期流寓南京,他們大概都是喜歡吃枇杷的。所以,孫大聖也愛吃枇杷,而且還拿著枇杷當早膳,可見,在眾多水果之中,他對枇杷是偏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8825660 的頭像
    8825660

    8825660的部落格

    88256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