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旅回望】

 

  傅乃琳、沈毅二位先生出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作為志同道合的畫壇伉儷,新中國成立後,他們先後來到天津美術學院任教,為藝術教育事業奉獻了畢生心力。

  沈毅於1944年畢業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後任哈爾濱市美術家協會主席,1951年調任至河北師範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前身),先後任素描教研室組長及師範系副主任。1961年春,為了完成主題性美術創作,沈毅在帶領油畫班學生深入生活時突染傷寒,他帶病堅持採風寫生、蒐集素材、構思草圖,因積勞而病情加重,返津後去世,年僅38歲。

  傅乃琳於1953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北師範學院美術系任教,先後任繪畫系教研組組長和油畫教研組組長。沈毅過世後,傅乃琳一人肩負起教學與家庭兩副重擔,生活歷盡艱辛卻始終對藝術事業充滿熱情,其言傳身教給幾代學生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傅乃琳、沈毅二位先生的藝術創作與新中國的發展緊密相連。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們合作完成了一批主題鮮明的作品,如《第一課》《夜讀》《獻禮》《登高英雄楊連第》《吉鴻昌烈士像》等,在當時京津地區美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其中,《夜讀》曾獲天津市第一屆青年美展三等獎。作品刻畫了一位婦女一邊哄著孩子入睡一邊挑燈夜讀的情景,赭紅色的調子下,暖光映照著母親的面龐,讓這個寒冷的冬日夜晚充滿溫情。

  沈毅的作品雖留存較少,但仍可透過其油畫、素描等作品感受到畫家那顆炙熱的藝術之心。他常常用炭筆或鉛筆創作小幅自畫像,畫中的他面龐清瘦、剛毅,尤其是眼神的刻畫可謂直指人心。這些小幅自畫像和色彩寫生作品,展現出沈毅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創作精神。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傅乃琳的藝術方向以主題性美術創作為主,其作品《親人》《心潮》均表現了對周恩來總理的敬愛與思念。其中,《心潮》刻畫細膩、構思巧妙。畫面中,一位雕塑家正仰視著一尊週總理雕像,坐於畫面右下方的人物與雕像形成對角構圖,並與一旁的桌椅、畫具等重色元素共同起到穩定畫面的作用。虛與實、冷與暖形成強烈對比,簡潔而富有詩意。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華大地,傅乃琳也迎來了藝術人生的新篇章。她感受到陽光與色彩的斑斕,不斷突破自己,創新藝術觀念,十多年間創作了200餘幅油畫作品。創作於1981年的《報春》色彩繽紛,畫面前景中盛開的水仙花和窗外朝氣蓬勃的少年兒童,讓觀者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春日氣息。此後,傅乃琳也創作過多幅以兒童為主題的油畫作品,如《生命的旋律》描繪了正與一群白鴿玩耍的孩童,表達了藝術家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初冬》是傅乃琳靜物寫生的代表之作,透過表現窗台上隨意插在花瓶中的枝葉,烘托出初冬時節特有的寧靜氣息。雖然樹葉已泛黃,但畫面卻充滿暖意,散發著飽滿的生命力屈臣氏藥房 壯陽藥 持久液 春藥 媚藥 性藥 增大丸 犀利士 威而鋼 樂威壯 催情藥 迷藥。晚年的傅乃琳依然勇於變法求新,1994年後直至生命的盡頭,她突破性地創作了大量抽象繪畫作品,如《黃花》《煌》等。在這些作品中,情感與思緒肆意揮灑,幻化為奔放的色彩,傳達出畫家對生命的摯愛與追求。

  傅乃琳、沈毅雖一生艱辛坎坷,但勤奮堅韌。身為新中國油畫創作與藝術教育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兩位先生在藝術創作中刻苦鑽研、勇於實踐,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上辛勤耕耘、嘔心瀝血。他們以深厚的學術修養、高尚的品格情操,奔赴心中理想,堅守崇高信念,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佳作,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

  2023年適逢傅乃琳誕辰一百週年,天津美術學院特別策劃並舉辦了“大美之藝——傅乃琳、沈毅藝術文獻展”,以彰顯他們的藝術成就,並使後學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撰寫此文時,傅乃琳先生那慈祥的面容和身著藍布長衣在校園中走過的情景又浮現現在筆者眼前……謹以此文緬懷傅乃琳、沈毅二位先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8825660 的頭像
    8825660

    8825660的部落格

    88256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