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射會通過皮膚內脂肪組織分泌的一種激素,刺激男性而不是女性的進食和增重。該研究發表在英國《自然·代謝》上,揭示了陽光會如何影響進食行為和全身能量平衡,全身能量平衡是一個被嚴重忽視的過程。
進食的需求主要受到外周組織與大腦之間通訊的控制。多個器官(如腸道、脂肪組織和肝)釋放的激素會抵達特定腦區,如下丘腦,進而發出進食或停止進食的指令,具體取決於體內當時的能量水平。
陽光照射會通過皮膚內脂肪組織分泌的一種激素,刺激男性而不是女性的進食和增重。該研究發表在英國《自然·代謝》上,揭示了陽光會如何影響進食行為和全身能量平衡,全身能量平衡是一個被嚴重忽視的過程。
進食的需求主要受到外周組織與大腦之間通訊的控制。多個器官(如腸道、脂肪組織和肝)釋放的激素會抵達特定腦區,如下丘腦,進而發出進食或停止進食的指令,具體取決於體內當時的能量水平。
7月10日,上海徐家匯站當天最高氣溫達到40℃,是上海有氣象記錄以來年度最早的一個40℃高溫日;12日,浙江杭州氣溫突破40℃,創下極端高溫最早紀錄;12至13日,江蘇地區有兩個國家氣象站東山40℃、宜興41.3℃超過建站以來極值……
最近,中央氣象台連續10多天發布高溫預警,四川、上海、浙江、江蘇、河南、河北等多地最高氣溫超過40℃。河北、河南、天津、雲南、四川、浙江、新疆等地共有238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月極值,共有7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6月以來(截至7月12日),全國平均高溫日數5.3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綜合強度為1961年以來第6強。國家氣候中心分析,進入本世紀以來,全國大範圍持續高溫事件典型年份有2003年、2013年、2017年等。總體看,今年的高溫事件開始時間早於上述3年,影響範圍和單站最高氣溫已超過了2003年和2013年。
隨著人們對牙齒健康重視程度的加深,漱口水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市面上不少漱口水都打著“刷牙漱口水”“醫用漱口水”的旗號,甚至稱用其漱口可替代刷牙。
對此,天津德倍爾口腔主治醫師劉大為表示,沒有任何漱口水可以替代刷牙。通過漱口,可以沖掉口腔內一部分食物殘渣,但是不能除掉附著在牙齒表面的軟垢和牙菌斑以及隱藏在牙縫中的食物殘渣。
進入驚蟄節氣後,北京的氣溫呈現一路回升的態勢。預計本週,北京氣溫將連續走高,最高氣溫會躥升至19℃,最低氣溫也都將在冰點以上。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驚蟄節氣到來之時,北風呼嘯了一整天,北京還出現了今年春天首個沙塵天氣。還好,沙塵來得快去得也快。昨天,北風停歇,北京天空晴朗,最高氣溫也穩穩地定格在了11℃。這個溫度之下,春風拂面已經沒有了寒冷的感覺,讓人恍然覺得北京已經進入春天。然而,一早一晚的氣溫仍然較低。昨天早晨,南郊觀像台最低氣溫為-3.3℃,還是處於冬天的節奏中,市民早出晚歸還得捂嚴實,羽絨服暫時不能離身。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溫競華)吃什麼更營養,怎麼吃更健康?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時隔6年再次修訂並於26日面世。新版指南突出了規律進餐的重要性,“手把手”給出瞭如何合理進餐和挑選、烹飪食物的科學建議。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國民膳食結構變化顯著,肉蛋奶消費大增。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說,1982年至今的監測顯示,我國國民從最初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普遍缺乏,到現在兒童生長遲緩率明顯下降,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對保健食品有需求。但全國各地消協匯總的數據顯示,2021年有關保健食品的投訴共7709件,包括質量、售後服務、虛假宣傳等問題,涉及老年人的投訴相對突出。保健食品,應該怎麼選?
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正規企業生產的保健食品均有國家行政機關許可使用的“藍帽子”標識,標識下方還有“批准文號”。
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發布的《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顯示,我國44%的19至25歲年輕人熬夜至零點以後,19至35歲青壯年是睡眠問題高發年齡段。特“困”生年輕化趨勢明顯。
長沙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賀國華告訴記者,近年來,醫院收治的患上睡眠障礙的人群以年輕人居多,其中學生比例較大,很多學生壓力大、長期睡眠不足。
春暖花開,正是春筍競相破土的時節。竹筍肉厚、色白、質嫩、氣香、味鮮,做法多樣,有油燜春筍、竹筍炒肉、醃篤鮮、香菇燜春筍等,廣受消費者喜愛。竹筍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在我國分佈也比較廣,尤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最為集中,一年四季皆有。按生長季節,可分為春筍、鞭筍和冬筍三大類。其中,春筍、冬筍的味道最佳,鞭筍口感略甜且在夏秋兩季生長旺盛。
吃春筍是有講究的,如果選購和食用的方法不當,也會讓春筍的營養價值和口感大打折扣。今天就來科普享有“素菜中第一品”等美譽的春筍的飲食健康知識。
牛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喜愛的飲食之一,喝牛奶的好處如今已經越來越被大眾所認識,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維生素D等。但是您知道嗎,牛奶雖好,如果喝錯了,對健康反而無益,甚至有害!比如下面這幾個問題,就需要一一向大家解釋清楚。
牛奶不能搭藥物
近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崔煒等發表的一項覆蓋近12.2萬名女護士的研究提示,上夜班顯著增加高血壓風險。
而且,上夜班頻率和年齡對高血壓風險有疊加影響,上夜班越頻繁,年齡越大,高血壓風險越高。
近日,邯鄲一輛小轎車在非機動車道內撞上多輛非機動車,致4死14傷的新聞衝上了微博熱搜。經查,駕駛員長期服用某鎮痛類處方藥,且事發當天超量服藥,最終釀成慘劇。
近年來,酒駕的危害越來越深入人心,但另外一種同樣可以造成危險駕駛隱患的“藥駕”,卻往往被大家忽視。今天,藥師就來盤點一下7大類服用後會影響駕駛安全的藥品。
如今,不少年輕人都有睡前刷手機的習慣。殊不知,睡前刷手機使大腦持續興奮、打破睡眠氛圍,容易帶來入睡難、入睡延遲等睡眠問題。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32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8%的受訪青年都有睡前刷手機的習慣。即便感到睏意,84.1%的受訪青年還是會繼續刷手機。69.5%的受訪青年直言睡前刷手機會增加入睡難度。
有臨床研究發現,如果給患者列個表,寫上“這種病不能吃這個,那種病不能吃那個”,患者們會聽得特別仔細,有些人還會把這個表貼在廚房牆上,時時給自己提個醒。
其實,為了健康開始忌口是好事,但是也得學會正確的忌口。人們口中經常流傳的一些忌口知識其實是錯誤的。如果忌過了頭、忌錯了口,反而有害健康、得不償失。比如下面這三個忌口誤區,就是典型的錯誤觀念。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屆“中國水週”,旨在喚起大眾的節水意識,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同時也提醒我們每一個人健康飲水的重要性。
水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質,約佔一個健康成年人體重的50%-60%。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你的睡眠狀況還好嗎?日前,在“2022世界睡眠日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都市上班族睡眠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僅有22%的受訪的都市“打工人”每天能睡夠8小時。
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葉京英介紹說,《報告》顯示,都市上班族的平均睡眠時長為7.5小時,睡眠時間可以達到8小時以上的人僅22%,6-8小時約53%,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佔比25%。其中,35歲以上的上班族睡眠時間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
接連兩場大雪直接把氣溫打回原形。不過也正符合初春時節的特點——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陰晴不定,不好調理穿衣指數。此時雖陽氣萌發,萬物復甦,但殘冬餘威尚在,劍鋒所指,寒氣逼人。
所謂:春寒料峭,凍殺年少。就是年輕人憑藉身體,不在乎老話“春捂秋凍”,早早輕衫薄衣,會美麗“凍”人。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你知道嗎?在每5位睡覺時打鼾的人中就有1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如得不到重視,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情緒改變等全身損害,甚者引起猝死等更大的風險。
同樣是打呼嚕,哪些人更容易患睡眠呼吸暫停?出現什麼樣的情況要及時就診?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已經被這個睡眠“殺手”盯上了?別急,下面就有請睡眠相關學科的專家跟大家聊一聊小呼嚕帶來的大隱患。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科文獻出版社等機構共同發布《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報告顯示,過去十年國人的入睡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睡眠平均時長從2012年的8.5小時縮減到2021年的7.06小時,睡眠時長減少1.5小時。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顯示,我國奶類消費頻率和消費量低的狀況仍未改善。我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其中含有的植酸、草酸和膳食纖維等成分乾擾鈣的吸收,導致鈣的攝入量更低。不過,有很多人飽受乳糖不耐受症狀的困擾,導致無法通過喝奶獲取蛋白質等營養,那麼,什麼是乳糖不耐受呢?有沒有方法可以緩解呢?
乳糖不耐受是由於遺傳或其他原因,腸道缺乏乳糖酶或腸道乳糖酶分泌減少,不能夠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在細菌作用下乳糖變為乳酸或二氧化碳,刺激腸道,引起慢性非感染性腹瀉,稱為乳糖不耐受,也被稱為乳糖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