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4875)
- Nov 19 Sun 2023 06:33
馬山「攀」出新天地-學青會攀岩比賽廣西大放異彩的背後
- Nov 19 Sun 2023 06:31
在志工服務中收穫成長-學青會志工「小青芒」掠影
「在學青會的大舞台上,見證美好青春的綻放,不僅開闊了眼界,自身能力也得到了鍛鍊。成為『小青芒』是一件幸運的事。」這是志工常雅雯的感觸,也是千萬「小青芒」的心聲。
連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在學青會賽場揮灑汗水。在賽場內外,來自廣西32所高校的1.65萬名志工「小青芒」日夜奔忙,用熱情周到的賽事服務,書寫青春篇章。
- Nov 19 Sun 2023 06:26
用相機為時代畫像-「築夢:我們的新時代攝影作品展」掠影
夜幕降臨之時,成片的建築工地上依然燈火通明,那是強勁跳動的城市脈搏;空氣稀薄之處,登山隊員在世界之巔依然堅持工作,那是熠熠生輝的科研精神;深海強壓之中,海底護林員細細清理、修復環境,那是對綠水青山的莊嚴承諾…
在剛舉辦的北京國際攝影週上,一場精彩的展覽向觀眾展示了這樣一系列記錄時代脈動的生動場景。
- Nov 19 Sun 2023 05:47
小小柳條編織幸福
山東臨沭位於魯蘇交界的殲水之濱,是著名的「杞柳之鄉」「柳編之都」。臨沭柳編作為一門傳統的手工技藝,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2021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根據史書記載,清朝時期臨沭就已經有數量頗為可觀的柳編製品銷往全國各地。
- Nov 19 Sun 2023 05:44
從年畫中來,到年畫中去
秋日午後,陽光穿過木質窗櫺,落在窗前的木桌上。
陽光正好。天津楊柳青鎮「玉成號年畫坊」裡,張宏將一張宣紙覆在木版上,施加輕重不同的手力,一幅清晰的「蓮年有馀」躍然紙上,身著紅肚兜的胖娃娃懷抱金魚,諧音“年年有餘”,暗含百姓期盼豐收的美好願望,這是楊柳青木版年畫裡最經典的形象
- Nov 19 Sun 2023 05:40
【大美中國】探秘千年茶鄉景邁山
- Nov 19 Sun 2023 05:38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72】 植根於黃土的豫劇,「得勁」!
- Nov 19 Sun 2023 05:36
「好客山東好品山東」來京推介
- Nov 19 Sun 2023 05:33
典冊存根脈傳承譜新篇4
- Nov 19 Sun 2023 05:31
典冊存根脈傳承譜新篇3
- Nov 19 Sun 2023 05:26
典冊存根脈傳承譜新篇2
苦心孤詣,重建公藏
中華民族歷史上創作累積了體量龐大的古籍,但經歷水火兵燹,已是百不存一。南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籍之厄》記載「世間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書為甚」。隋朝時,牛弘論廢興,述「五厄」之說,把秦皇焚書、西漢王莽燔宮、東漢董卓禍亂、東晉劉石陷洛、南朝梁蕭繹毀書列為自古以來五大書厄。明代胡應麟把隋江都大亂、唐安史之亂、唐末黃巢入襲、北宋靖康之亂、元陷南宋臨安列為「續五厄」;近人祝文白把明末李自成起義、綾雲樓失火、清高宗焚毀書、鹹豐朝內憂外患、日寇侵華列為「再續五厄」。上述每次書厄,都有大量古籍毀於戰火
- Nov 19 Sun 2023 05:23
典冊存根脈傳承譜新篇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圍繞著文化傳承發展這個主題,策劃了系列宣講。本場講壇來到國家圖書館,走近皇皇大觀的中華傳統典籍,了解我國古籍傳承保護的工作與成效,感受珍貴古籍的價值與意義。本次宣講是這個系列的第六場活動。
古籍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家園。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籍,但因水火兵燹,保存至今者不足百分之一,即便如此,這些古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典籍文化遺產集合之一。保護古籍,傳承文明,服務社會,是建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圖書館人的使命擔當。
- Nov 19 Sun 2023 05:20
讓瀕危古紙重回大眾視野
從2007年起,我開始從事古籍修復工作。入行後的第一件事,是尋找與古籍修復用紙有關的書籍資料。無奈,尋覓所見,相關資料實在少得可憐。我全部關於修復紙張的那一丁點兒知識,有些來自老師傅的解說,有些是在日常工作的摸索中得來的。那時候,我只知道白色的是宣紙,黃的是竹紙,薄的就是皮紙。然而,我心心念念想著:手頭若能有一本包羅萬象的古籍修復用紙的樣紙本,該多好!這恐怕便是我尋紙念頭的萌芽。
有人覺得奇怪:身為古籍修復師,正業應該是古籍修復技藝,怎麼會走上尋找傳統手工紙的「岔道」?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曾經很多次問過自己。答案是:天職使然,有自來矣
- Nov 19 Sun 2023 05:18
文人的坐騎
- Nov 19 Sun 2023 05:15
「寺」的由來
- Nov 19 Sun 2023 05:12
「山歌始祖」張良與楚歌
古代的正史在敘述歷史事件時,難免會有些語焉不詳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為民間傳說、戲曲提供了演義的空間。例如《史記》《漢書》,都記載了楚漢之爭中著名的垓下之圍,但是敘述並不詳細,主要描繪了項羽走投無路時的言行和心理,而對於他如何落敗,只有三言兩句的交代。這不能滿足讀者對這段歷史的想像,於是後世誕生了一系列相關的戲曲,其中就有明代的傳奇戲《千金記》和後來的京劇《楚漢相爭》等,對這個歷史事件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演義。
從史籍可知,垓下之圍開頭一段,大體講的是漢軍將落敗的楚軍團團圍住,夜裡,漢軍兵士一起唱起楚軍兵士的家鄉歌曲,引起他們思鄉的愁緒,瓦解了楚軍最後的鬥志。《史記·項羽本紀》載:「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小怪,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漢書·陳涉項籍傳》載:「羽壁垓下,軍少食盡。漢帥諸侯兵圍之數重。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乃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Nov 19 Sun 2023 05:10
《西遊記》裡的美食2
- Nov 19 Sun 2023 05:07
《西遊記》裡的美食
《西遊記》堪稱明朝社會的百科全書,神話傳說、政治史、社會風俗無所不包,而其中的美食,就是個很值得談論的話題。
《西遊記》裡的許多故事都和美食有關。如果將《西遊記》裡的食物大致歸納一下,可分為兩大類:神仙食物和凡間食物。
- Nov 19 Sun 2023 05:03
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注入文化動能
- Nov 19 Sun 2023 04:58
為未成年人構築堅實網路保護屏障